第 3 年 企業指數 205 分
熱鍍鋅,亦被稱為熱浸鍍鋅,是一種金屬表面處理工藝。在此過程中,鋅錠在高溫環境下被融化,并加入特定輔助材料。隨后,待鍍金屬結構件被浸入鍍鋅槽中,從而使其表面覆蓋上一層均勻的鋅層。
工藝流程概覽:
工件首先經過脫脂處理,以去除油污,隨后進行水洗。酸洗步驟旨在去除工件表面的銹蝕和氧化物,之后再次水洗。接著,工件會浸入助鍍溶劑中,以增強其活性,并經過烘干預熱,以防止在熱鍍鋅過程中發生變形或爆鋅現象。工件被浸入熔融的鋅液中,完成熱鍍鋅過程,再經過整理、冷卻、鈍化、漂洗、干燥和檢驗等后續步驟。
關鍵工藝環節詳解:
(1)脫脂環節至關重要,可采用化學去油或水基金屬脫脂清洗劑,確保工件完全被水浸潤。
(2)酸洗環節中,選用適當的酸洗劑如H2SO4和HCl,并加入緩蝕劑以防基體過腐蝕和減少鐵基體吸氫量。
(3)浸助鍍劑環節旨在增強鍍層與基體的結合力,通常采用NH4Cl和ZnCl2的混合溶液,并控制好溫度和時間。
(4)烘干預熱階段,目的是防止工件在浸鍍時因溫度急劇升高而變形,并去除殘余水分,預熱溫度通常控制在120~180℃范圍內。
(5)熱鍍鋅是整個工藝的核心環節,將預處理好的工件浸入熔融的鋅液中,完成鋅層的覆蓋。
要精準控制鋅液的溫度、浸鍍時間以及工件從鋅液中取出的速度。若溫度過低,鋅液的流動性會變差,導致鍍層厚薄不均,容易產生流掛,從而影響外觀質量;而溫度過高則會使鋅液流動性增強,但同時也可能導致鋅液過早脫離工件,減少流掛及皺皮現象,提高附著力,使鍍層更薄、外觀更佳、生產效率更高。然而,過高的溫度也會加速工件及鋅鍋的鐵損,產生大量鋅渣,進而影響浸鋅層的質量,增加鋅耗,甚至可能無法進行施鍍。在相同的溫度條件下,浸鍍時間越長,鍍層就越厚。若要在不同的溫度下達到相同的鍍層厚度,高溫浸鍍所需的時間會更長。通常,廠家會選擇450~470℃的溫度范圍,浸鍍時間控制在0.5~1.5分鐘內,以防止工件高溫變形并減少鐵損造成的鋅渣。對于大型工件和鑄鐵件,雖然可以采用較高的溫度,但必須避開鐵損高峰的溫度范圍。此外,為了提升在較低溫度下熱浸鍍液的流動性、防止鍍層過厚并改善其外觀,通常會加入少量的純鋁(0.01%~0.02%),并注意少量多次加入。
鍍后對工件的整理主要是去除表面多余的鋅和鋅瘤,可以通過震動或手工方法實現。鈍化處理旨在提高工件表面的耐腐蝕性,減少或延長白銹的出現時間,以保持鍍層的美觀。這通常采用鉻酸鹽鈍化,如使用Na2Cr2O7和硫酸的混合溶液。冷卻環節一般采用水冷,但需注意控制溫度,以防止工件因激冷回縮而導致的基體組織開裂。,通過檢驗來確保鍍層外觀的光亮、細致,無流掛和皺皮現象。厚度檢驗可以采用簡便的涂層測厚儀或通過鋅附著量進行換算。結合強度則可以通過彎曲壓力機進行檢驗,將樣件彎曲90~180°后觀察是否有裂紋或鍍層脫落。此外,還可以用重錘敲擊的方法進行檢驗。
{{item.AppContent}}